寫在文章前面的話
  這篇文算是尼子寫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宮廷文。這篇文是尼子看了一部清宮劇后有點心癢,就自己琢磨著寫了。在寫這篇文的過程中,尼子查了不少宮廷史料,對於古代後宮諸位的自稱,彼此間的稱呼等等都做了一些的查證。

  歷史中,“皇上”這個詞是在清朝才出現的。而“奴才”這個自稱也是清朝獨有的。“太監”是宦官中的高級官員,不是什麼人都能稱為太監。到了清朝,“太監”就成了被閹割的宮奴的統稱。清朝以前稱呼太監可用寺人、閹人、宦官、內侍等來稱呼。本文中一律用“寺人”來稱呼。

  對於皇帝的稱呼,宋朝,稱皇帝為“官家”,而其他朝代,對皇帝的稱呼有“聖上”,“今上”,“陛下”,“萬歲”。通過對史料的查證加上尼子自己的見解,尼子認為“陛下”這個稱呼,更恭敬。“萬歲”呢,多了些親近。今上、聖上則是大臣、奴僕之間對皇帝的稱呼。不同身份的人,不同的場合,不同的情況下,對皇帝的稱呼也會有所不同。

  此外,關於皇帝的自稱。皇帝通常自稱“朕”、“孤”、“寡人”。現在大家熟悉的都是“朕”。但是有一點,皇帝在太后面前自稱“朕”是否合理。首先,太后是皇帝的母親,不管是不是親生的,身份上是母親。皇帝作為兒子,在母親面前也自稱“朕”怕是不妥。本文中,皇帝與太后的關係極為親密,太后是皇帝的生母,所以在太后面前,皇帝不自稱“朕”,會自稱“我”或是“孩兒”。

  宮廷劇中,太后都自稱“哀家”,妃子大都自稱“本宮”,我覺得也不是很合理。“哀家”是很書面的用語,平常人說話不會一直用書面用語。史料中太后自稱為“老身”、“我”、“吾”都是很正常的。

  至於宮妃的自稱,“臣妾”也不是隨便能用的自稱。皇后、皇貴妃在皇帝面前可自稱臣妾,但大多還是自稱妾、賤妾、妾身。

  以上是尼子結合史料后,自己的理解。所以文中如果看到這些稱呼、自稱,大家不要疑惑是不是尼子寫錯了。畢竟現在所瞭解的很多稱呼都是清朝的,不能代表整個封建王朝。

  另外,關於後宮的規矩,歷史上只有清朝的規矩特別多,特別龜毛。也是清朝把大臣都變成了奴才。清朝也建立了嚴格的選秀制度,只有滿族的貴女才能參選宮妃,漢人的女兒只能參選宮女。像唐朝,宮妃都是有特殊的部門到全國各地去選拔,很多宮妃都是出自平民之家。這篇文的歷史是架空的,尼子參考了唐宋明清,就當是混雜體吧。

  這篇文中有三類人,男人、女人、嫏哥兒。嫏哥兒就是雙兒、小哥兒,是雙性人。所以皇帝的後宮也有女人和嫏哥兒兩種身份的人。女人是妃嬪、嫏哥兒就是侍嫏。

  妃嬪的品級從低到高是:答應、常在、貴人、嬪、妃、貴妃、皇貴妃

  侍嫏的品級從低到高是:寶林、斗南、雅人、伃、傛、貴姰、皇貴姰

  皇貴妃和皇貴姰(讀:軍)只能有一個,是僅次於皇后的存在。

  幾個主要人物的所居宮所:

  永安帝:奉天殿(四角為止行殿、勤文殿、陶淵閣、文思閣)

  皇后: 厚德宮

  太后: 壽康宮

  卓季: 錦瑟宮(后更名翔福宮)

  嘉貴姰:華陽宮

  德傛: 云玥宮

  明傛: 衍信宮(后遷入漱漓宮)

  惜貴妃:毓嫻宮

  PS:尼子不擅長算計、宮鬥,所以這篇文算是一篇不算宮鬥劇的宮廷文,大家就當尼子是自娛自樂吧。其中涉及到的歷史嘗試以及醫學內容,如有BUG還請見諒。畢竟都是網上查的。

  本文帝王有妃嬪,不會出現罷黜後宮獨寵主角的情結。不喜勿入。另外,文中的許多稱呼、稱謂,也都是尼子自己想的,可能有些稱謂大家覺得不習慣、彆扭,但都是尼子深思熟慮,挑了又選後決定的,仍是不喜勿入,不喜勿噴,不喜點叉啊~

  另外,裏面的很多藥名都是杜撰的,不要對號入座。醫學知識肯定有不嚴謹的,大家權當看看,別真當回事自己去體驗啊。畢竟是古代背景,還是架空,藥材藥效會不同,人的體質會不同,有點玄幻的地方很正常,一些不可能變可能也很正常。畢竟有些小說裏一個打工妹還會做TNT呢,對吧。千萬別在文章下面討論什麼這個治療方法對不對,那個治療措施合適不合適這種專業帖,就醬紫。